报道

讲好中国城市故事,做好城市企业品牌国际传播 以德文版《黄鹤楼童话故事》为案例,介绍城市企业品牌国际战略传播

城市童话故事《黄鹤楼》亮相德国 各界反响热烈

马克博士,公共外交活动家余熙,市长维汉姆松,周俊博士
中新网12月19日电 由马克博士和周俊博士历时两年创作编译的德文版《黄鹤楼童话故事》16日在德国明斯特和平大厅举行首发式,中国知名公共外交活动家余熙,明斯特市长维汉姆松,马克博士,周俊博士共同为首发式揭幕。
明斯特市长维汉姆松说,2016年是中德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武汉出版发行德国市场第一本中国城市童话故事书,让德国小朋友认识了解中国文化,民心相通从娃娃抓起,这对丰富和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有创建性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借此书能拉开明斯特和武汉两城青少年间友好交往的序幕。《黄鹤楼童话故事》是在黄鹤楼传说 “辛氏酒店”的基础上,结合德国人的特点和阅读喜好重新创作编译的。黄鹤楼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吴克坚说,前期我们曾专门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德国是童话故事之乡,有70多个城市有自己的童话故事,中国却是空白,所以我们决定将黄鹤楼传说改编成童话故事,将中国乐善好施、知恩图报的传统文化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德国人喜爱和接受。《黄鹤楼童话故事》德国市场的出版发行,在德国各界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德国资深媒体人姆斯霍特博士说,《黄鹤楼童话故事》非常巧妙地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来破解世界认识中国的现代难题,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对消除西方在中国认知的偏见和误解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院长培高德博士则说,这本书在解决汉语学习教材“幼稚化”问题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希望更多城市学习黄鹤楼创新务实的调研精神,更好传播中国文化。
德国童话故事博物馆不仅收藏这本唯一来自中国的童话故事书,而且作为重点推介。
来自波鸿小学的教师贝格斯说,《黄鹤楼童话故事》是一本深受小朋友喜爱的课外读物。钱德勒和基米兄弟则兴奋地说,会跳舞的仙鹤,是我们最喜爱的第二个来自中国的卡通形象 ,以前我们只知道中国的功夫熊猫。
德国知名童话表演艺术家弗里茨也计划将它改编成舞台剧,搬上表演舞台。
钱德勒和基米兄弟
不仅如此,黄鹤楼的德国宣传也推动和提升了国际交流项目的升级合作。北威州高校创新科研部部长舒茨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北威州和武汉高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武汉友城杜伊斯堡市市长林克也在推进和落实由黄鹤楼产生的“一带一路,友城共进”的合作计划。作为《黄鹤楼童话故事》主创之一的周俊博士介绍说,《黄鹤楼童话故事》是我们文化对外传播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的一次有益探索,即通过建立国际调研机制,了解国外传播对象和他们的接受习惯,寻找中国故事国际化的讲述方式。它能产生良好反馈和评价,与科学的传播理念及大数据和市场调研手段的运用分不开,这也正是我们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前提和基础。
2 黄鹤飞向明斯特,美名传扬五大洲
短短几天的时间,中外近200家媒体报道转载黄鹤楼德文版在德国政界,文化界,教育界等各界产生的热烈反响和良好反馈,仅海外媒体就超过50多家。
中国国内从覆盖全国的中新网、人民网、中国网、侨网、新浪、搜狐、腾讯等到浙江、广东、江苏、海南、青海、甘肃等省市地方媒体;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的从亚洲到欧洲、非洲、美洲、澳洲五大洲的华文媒体乃至德国主流媒体的报纸、电台、网络,纷纷报道转载,尤其是海外媒体,不仅都是第一次报道有关黄鹤楼的新闻,而且不少是头条新闻。
有辐射全球华人的200多家成员单位的海外华文媒体网,有海外华人最大门户网站之一的倍可亲,也有辐射整个欧洲的欧洲时报、欧联通讯社、欧洲新闻、欧洲新侨、欧联华文网,还有北欧、东欧、西欧、中欧、南欧的各区域媒体,德国、奥地利、荷兰、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均有报道,而且不少是头条新闻,比如倍可亲、华人头条、美中时报、韩国新华网、今日头条等。除了传统媒体,新媒体也充分得到了发挥。全球华文媒体协会,欧洲华文媒体协会都通过微信发布了新闻,不少媒体人还在自己微信公众号,个人微信平台上转载了黄鹤楼新闻。
让人特别感动的是,黄鹤楼不仅得到各媒体的支持转发,而且受到各媒体老总好评。虽然大多数第一次认识了解黄鹤楼,大多数都还从没去过黄鹤楼,但大家都为黄鹤楼敢于吃螃蟹的精神所感动,赞扬黄鹤楼做了很好的榜样和表率:第一个用童话打入德国主流,传播优秀中国文化,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消除西方的偏见和误解让他们感动和钦佩,所以大家都积极支持宣传黄鹤楼,也纷纷为武汉点赞。海外华文传媒协会主席刘成说,黄鹤楼外宣模式创意好,模式新,立意高,水平高,质量高,传播效果好,为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及华媒如何进入主流提供了新的思路,起到了典范作用。
丝绸之路国际经济论坛组委会副秘书长卫革说,黄鹤楼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不仅仅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在设置议题上非常高明,并且传播文化从娃娃抓起,市场定位有战略意义和价值,首次在文化传播中使用调研手段,填补了很多盲区和空白,这对“一带一路”在国际上的推广传播有借鉴价值和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市场总监周军说,黄鹤楼模式对他们打开国际市场受益匪浅,希望好好学习研究,今后开展合作。
来自美国的<< 美中时报 >>总裁陆昱激动地说,“非常高兴和感到荣幸黄鹤楼以创新的方式进入德国主流,我的大学时代是在武汉度过的,所以对黄鹤楼感到格外亲切,我们不仅在头版头条做了报道,而且我们希望这么好的作品能有英文版的,能让更多的英语国家的读者享受到来自中国城市的童话故事。”来自新西兰的湖北商业总会会长大律师胡弘说,“这几天我周围海外的湖北人谈论的话题都是黄鹤楼童话故事,新西兰及澳洲的几十家媒体都做了报道,这是我们海外湖北人的骄傲,我们也热切期盼黄鹤楼英文版的诞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我们的家乡。”诚如德国明斯特记协主席弗兰克总结的,黄鹤飞向明斯特,美名传扬五大洲。
夏春平: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标杆
中新社副总编辑 夏春平
习近平主席说,要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里就有个基础问题,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怎样讲,对谁讲,受众的特点和接受方式有什么不同?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文化传播者去研究受众,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受众的接受习惯,科学分析受众特点,然后运用他们喜爱的传播方式,不断增强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这样才能被广大受众喜爱和接受。
这是个基础的问题,又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它实际上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文化对外传播最大的瓶颈问题。
而恰恰这个最基础和关键的问题一直被很多文化传播者所忽视。在传统的粗放式的外宣市场,一种语言,一种方式版本的宣传片可以对世界各地受众使用,不管对象是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还是非洲人,也不管这些对象是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接受习惯。
我非常欣喜的看到,这种粗放式的对外文化传播模式终于有了新的突破,一种精细和科学化的传播方式在德文版<<黄鹤楼童话故事>>的试点中有了成功的尝试,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创新,具体体现在:
一、用科学的态度推动对外文化的传播,采用国际调研机制,用所在国的语言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在传播文化前,先做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做到有针对性,避免主观盲目。这样,既传播了我们的优秀文化,又达到了受众接受和喜爱的效果。
具体到<<黄鹤楼童话故事>>,前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西方民众对中国文化认识存在哪些误解和偏差,然后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随后组织传播学家、中德文化对比研究专家、汉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因为这是本童话故事书)、 童话故事研究专家、城市形象和文化研究专家,小朋友等相关专家学者及小朋友举办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原味的基础上,用适合德国人喜爱易接受的传播方式进行介绍。
二、首次使用了大数据和垂直营销的传播方式。采用社会化低成本垂直营销即定质定量的传播方式,即让受众认知了解了传播内容,又听取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了传播和受众的互动。三、传播效果的明晰化。通过社会化低成本垂直营销,大数据调研方式的运用,最后达到传播效益的明晰化。传统的传播效果研究比较抽象和概念化,比如在海外某媒体报道了,报道很成功,受到欢迎,至于受到什么欢迎,欢迎到什么程度,没有可圈可点的数据说明,而在黄鹤楼中,首次使用数据和案例说明,让传播效果明晰化了,更具务实精神。通过宣传,不仅树立了黄鹤楼和武汉的国际市场品牌,而且还取得了非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体现为:
1、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消除了对中国认识的误解和偏见。比如,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他们所看到的第一本关于中国城市的童话故事,充满了好奇和喜悦,很多读者看后说,一定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孩子,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会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消除了以前认为中国没有童话故事的偏见和误解。
2、树立了武汉国际城市新形象——一座具有创新意识,充满活力的城市。如北威州创新科技部长舒茨说的,她本来不了解武汉,而通过这本书,她看到武汉这座城市的创新创意意识,因为武汉知道该怎么打破传统,用德国人喜爱的方式推介自己的城市,所以她希望今后有机会加强和武汉的合作。
3、成为德国学习的典范。一些德国城市的市长及管理者则从黄鹤楼的营销模式受到启发,他们说这种通过对所在国受众先调研然后用当地语言介绍城市文化的经验很值得他们学习和借鉴,他们也希望用中文把自己城市的故事介绍给中国读者。
4、为国际交流升级合作奠定基础。<<黄鹤楼童话故事>>不仅向德国主流成功推介了黄鹤楼及武汉市,而且为武汉市在“一带一路”中所承接的国际使命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创造了新的机遇。在他们对德国高层的宣传推介问卷调查中,频频收到对本书及武汉市宣传创新思路的高度评价(97%以上的德国受众都是第一次看到来自中国的童话故事,他们认为通过这本书认识了一个富有开放创新精神的武汉),从德国总理府,部长,到市长……不仅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肯定和赞赏,而且为深化,落实武汉市将来与德国的合作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杜伊斯堡市长林克通过这本书,准备与武汉开展“一带一路,友城共进”的合作项目。德国明斯特大学副校长邓茨教授通过这本书,了解到武汉也是一座大学城,和明斯特一样,他们也很愿意把大学城建设的经验介绍给武汉,促进双方大学城的建设。欧洲环保行业协会副主席哈仁康普先生希望在武汉建成中国首家德中青少年环保培训基地。
5、为匮乏的汉学教学市场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材。长期从事汉学教学的汉学家珀夫斯教授说,汉学教学市场教材的匮乏面临一个很严重脱节的问题,这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造成很大障碍,而<<黄鹤楼童话故事>>开了一个很好的先河,从内容到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既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勤俭、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表现出来,又鞭挞了贪婪,而且图文并茂,这对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工作者来说应该是个很好的典范和启迪,德国的教材市场太需要这种好的教材。所以说,<<黄鹤楼童话故事>>的营销和传播模式为今后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树立了新的标杆。同时我要说一点就是,<<黄鹤楼童话故事>>能够成功试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离不开背后周俊博士的创作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及武汉市宣传部,武汉园林局和黄鹤楼管理处领导的勇于创新实践精神。
我所认识的周俊博士团队 ,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如何将中国文化和元素用科学的方式传递出去,让外国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不少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为了将理论研究付诸实践,她们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碰到不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挫折,因为创新意识和理念的接受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没有她们的执著和韧性,没有武汉领导的开放敢为人先的精神,就没有今天大家看到的经过三年时间探索实践的<<黄鹤楼童话故事>>外宣模式。
马灿荣:创新文化对外传播 促进国际交流升级合作
中国前驻德大使 马灿荣
我是很认真的拜读了黄鹤楼宣传所采访的每个人物,访谈对象包括政界,教育界,社会学界,媒体人哪怕小朋友等不同职业和年龄,每个人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读性强,而且每篇文章都很新颖,让人读后都有收获。可见周俊博士和她们的团队是下了不少功夫,因为这种就一个问题的访谈,弄不好会内容重复,缺乏新意。
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黄鹤楼更是武汉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魂,在黄鹤楼的国际宣传中,把黄鹤楼和武汉城市文化紧紧连在一起,通过黄鹤楼传播模式的创新创意,不仅成功的向各界推介了黄鹤楼,打响了黄鹤楼和武汉的知名度和国际品牌,而且向世界展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塑造武汉良好国际城市形象,为武汉与国际城市开展合作奠定基础。从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促进国际城市间交流升级合作,这正是这次宣传的高超和卓越之处。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需要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才能让两国人民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对方,更好的开展合作。而很多时候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传播方式和手段的不同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解和偏见。
黄鹤楼宣传模式在对外文化传播中首次采用市场调研和数据化垂直营销的方式及手段,这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已是非常大的创新,不仅如此,它们通过文化传播在国际项目交流合作上又推进了一步,这是对以往的文化传播的再次创新突破和跨越升级。
我非常欣赏和赞同这种创新,更深知要做到这一步没有深厚的对中德文化熟悉的功底,综合素质及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很难完成这些工作的。
10多年前在我担任中国驻德大使期间就已经熟悉了解周俊博士和她们的团队。因为她们是做中德城市管理对比研究的,熟悉双边城市的特点和管理模式,除了理论研究,撰写了大量具有前瞻性的论文,而且她们本身就是实践的先行者,在如何让中德文化更好地合作和交流方面已做出了很多大家有目共睹的卓越成绩,比如她们从拍摄纪录片《汉斯在武汉》开始,到《俞正声访谈录》的制作播出,随后组织德国新闻代表团成功访问湖北,并在北威州议会举办听证会向北威州高层推介湖北,到促成湖北高层代表团访问北威州,在湖北与北威州之间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平台,在北威州政界更是留下了“一部纪录片将德中两个州省联系到一起了”的美谈。她们撰写的一系列关于世界上生活质量水平最高的城市在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形象设计,城市环保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文章不仅在国内众多媒体发表转载,而且吸引了国内城市管理者前往德国考察学习,并把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为国内两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她们通过媒体的双向报道,促进了德中双方城市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这次她们推广黄鹤楼文化,更是将自己作为媒体人、学者、社会活动家的实践精 神充分运用和展现出来。比如在和杜伊斯堡市长林克谈到黄鹤楼时,她们创意的提出“一带一路,友城共进”的方案和设想,不仅延伸了黄鹤楼的合作项目,而且得到德国市长的赞同和首肯,为双方城市深化创新新型合作关系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基础。
还有欧洲环保行业协会副主席不仅把自己在环保中的管理经验和模式介绍给大家,而且为国际项目升级合作提出设想,希望在武汉建成中国首家德中青少年环保培训基地。
此外, 武汉是大学城,明斯特是大学城,国际上大学城的建设有什么特点和特色,有哪些先进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在他们的访谈中都做了分析研究,这些不仅体现了她们作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学者的担当,同时又把黄鹤楼企业文化服务于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出来。
这也都是这一系列访谈中非常吸引我的地方,不仅仅看到黄鹤楼是如何又是怎样赢得良好声誉和评价,同时也针对武汉城市的特点,介绍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这样让交流变成双向和互动,打破了以往的单向和单一性,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思路的效果。
当然我也特别需要强调一点,也希望国内能涌现出更多像武汉市园林局和黄鹤楼风景管理处及武汉宣传部等部门有远见卓识的开明领导,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大胆创新,在“一带一路,友城共进”中谱写出新的篇章。
黄鹤楼助力“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民心相通从娃娃抓起
《侨网》近日,在美丽的德国小城拉廷根的图书馆,举办了一场生动的朗诵会----<<黄鹤楼童话故事>>朗诵会,这是拉廷根图书馆推出的“中国周”的一个重点项目,通过<<黄鹤楼童话故事>>认识了解中国和“一带一路”.
图书馆青少部负责人萨宾乐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精心组织策划这次活动。他们在全市中小学里做宣传,为了把朗诵会举办的生动活泼,萨宾乐花了不少心思,邀请梅特曼教育局的局长卡琳表演朗诵,并把<<黄鹤楼童话故事>>的主创周俊博士邀请到现场。
局长卡琳声情并茂的朗诵吸引了不少小朋友,不少家长也也纷纷跑过来聆听。大家沉浸在黄鹤楼的童话故事里。周俊博士会根据内容,不断展示黄鹤楼,莲藕和武汉市花 ---梅花的图片,小朋友一边听,一边认识了解这些陌生的实物图。为了让现场听众有更深刻的认识,周俊博士还专门购买了新鲜莲藕带过来。
周俊博士,局长卡琳,青少部负责人萨宾乐
这场生动活泼的朗诵会非常受大家欢迎。小朋友和家长第一次接触中国城市童话故事,既好奇,又新鲜,不仅听的津津有味,而且提了不少有趣的问题。
故事一朗诵完,小朋友托玛斯就迫不及待地问:“真的有武汉这个城市吗?黄鹤楼也是真的吗?”原来他以为童话都是虚构的,那么武汉市和黄鹤楼也是虚构的。周俊博士介绍了真实的武汉市,黄鹤楼和童话故事间的关系,托玛斯连连点头说,真有趣,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居然发生在真实的城市,武汉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中国城市,将来一定和爸爸妈妈去武汉看看真实的黄鹤楼。
所有的听众第一次看见莲藕,都很好奇,周俊博士介绍了湖北特色菜排骨藕汤和莲子的营养价值和作用,不少家长都纷纷表示,一定回去自己做做。
为了让大家更好认识武汉这个城市,周俊博士介绍了武汉和德国的关系,武汉和杜伊斯堡是中德间缔结的第一座友城,介绍了汉欧铁路和“一带一路”。大家也都是第一次听说“一带一路”-----看到汉欧铁路将武汉和德国连接在一起,觉得太神奇了。
不仅现场的听众觉得收获多多,就连局长卡琳和图书馆负责人萨宾乐都觉得受益匪浅。萨宾乐说,这是我们举办的第二次黄鹤楼朗诵会。去年德国儿童读书节的时候,是我们的市长向小朋友朗读的<<黄鹤楼童话故事>>,效果很好,市长说,今年要推进下去。这次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周俊博士,感谢她驱车往返600多公里参加我们的活动。她的实物讲解,武汉城市和饮食的介绍,汉欧和“一带一路”图片说明,这些都成了精彩的亮点,让大家感受到,原来一个童话故事可以将东西方文化那么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一带一路”离我们那么近。今天的活动不仅让我们所有人都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就连拉廷根的媒体都吸引过来报道,我希望今后能继续开展这样的活动。 
拉廷根日报报道
周俊博士介绍说,与图书馆开展活动,是我们中国文化可持续性传播的一个深化试点。去年我们推出了<<黄鹤楼童话故事>>进双百活动——百家书店,百家图书馆,今天现场的热烈反应对我们如何借助黄鹤楼推广“一带一路”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武汉其实有传播推广“一带一路”得天独厚的优势: 黄鹤楼作为第一个城市童话故事进入德国市场,非常受小朋友欢迎;武汉和杜伊斯堡又是中德间缔结的第一座友城;而汉欧铁路又架起了武汉和欧洲的桥梁,这些元素为推广“一带一路”提供了最生动丰富的素材。将这些元素巧妙结合推向儿童市场,是我们在“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民心相通从娃娃抓起上做的一个创新实践。(周进 叶丹娜 )
黄鹤楼外宣模式受外宣理论界等各界好评
《华商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协办的第五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近日在烟台开幕。
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是对外传播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的高端理论研讨会,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本届研讨会主题为“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来自全国高等院校、智库研究机构、知名媒体的专家学者400余人与会。
来自德国明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周俊博士受邀在大会上作了“ <<黄鹤楼童话故事>>——一个产生实效的讲好‘一带一路’城市故事的创新模式”的演讲报告,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和赞赏。
周俊博士在大会上做黄鹤楼外宣案例报告
专家评委,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夏吉宣点评说,《黄鹤楼童话故事》及其首创的这个产生实效的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模式,对于中国其他城市,开展面向全球不同区域市场的城市形象国际化传播,无疑具有较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武汉外宣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非常值得学习。原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现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说,黄鹤楼外宣模式是武汉外宣的一次成功创新试点,充分体现了它的前瞻性和创建性。主要表现在:一传播方式的创新:与国际研究机构合作,避免宣传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二传播手段的创新: 首次将社会学调研机制运用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采用大数据和垂直营销的方式,解决了如何讲,怎么讲好中国故事的困境和难题;三在传播能力创建上的创新:由传统短期动态传播向长期静态可持续型转型,在转型升级上做了成功尝试;四外宣成果评估手段和模式的创新: 由传统的粗放式评估到精细化转型,通过宣传促进国际项目升级合作等这些宝贵的经验非常值得学习推广。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说,黄鹤楼外宣案例的创新试点对推动我们整个外宣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我在全国记协的媒体人培训班上专门介绍过黄鹤楼的案例,大家受益匪浅。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 黄鹤楼模式值得学习,借鉴,推广。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牛廷涛评价说,黄鹤楼外宣案例是我从事宣传工作30多年来看到的最成功的外宣案例,我们特别希望今后有机会与明斯特研究中心合作,借鉴黄鹤楼的成功经验,共同推进儒学思想在海外的有效传播和推广。
周俊博士介绍说,德文版<<黄鹤楼童话故事>>得以出版发行,非常感谢武汉市宣传部部长李述永,武汉市园林局和黄鹤楼风景管理处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身上体现的“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武汉精神,德国市民至今无法享受这本来自中国的第一本城市童话故事,我们也无法完成一系列的创新试点。我们希望黄鹤楼的案例能给更多城市在国际上如何讲好城市文化故事带来更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通过城市文化的交流传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推动我国与沿线各国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各领域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荣。(周进)
受邀在福州举办的全球华文媒体论坛上作报告,论文《黄鹤楼童话故事——以创新方式讲好“一带一路”城市故事》获优秀论文奖。

聚焦“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海外华文媒体探讨如何传播“中国故事”

论坛现场

东南网9月11日讯 (本网记者 王艳玲 夏芳)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办。下午,一场聚焦“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的主题分论坛举行。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国侨办原副主任赵阳,传媒界知名人士以及部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等逾百人参加论坛,共同研讨海外华文媒体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破局发展,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张雷主持论坛。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国侨办原副主任赵阳现场发言

“海外华文媒体有着跨文化、跨国界的特殊地位,中华文化能走出海外,海外华文媒体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赵阳表示,在报道中国新闻、传播中华文化和沟通中外关系中,海外华文媒体有独特的优势,且任重道远。海外华文媒体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发展,既要符合国际发展的趋势,又要把媒体自身的特色与当地的侨情相融,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论坛上,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李明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德国明斯特电视台中国部总监周俊、意大利《世界中国》杂志社社长胡兰波、美国侨报总编辑郑衣德、泰国亚洲大众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蕊、芬兰环球时代公司执行总裁赵亦农、澳大利亚大洋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冯团彬相继演讲发言,畅谈海外华文传媒人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酸甜苦辣。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发表题为《世界华文传媒的文化突围》的演讲

罗军从传媒工作的语言入手,分析中文、英文的传播特点。“中华文化厚重优势作为底色,是世界华文传媒文化突围的根基。”他认为,海外华文传媒应发挥优势,培养双语人才的文化修养,不断提升华文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水平。

德国明斯特电视台中国部总监周俊发表题为《黄鹤楼童话故事——以创新方式讲好“一带一路”城市故事》的演讲

《黄鹤楼童话故事》这部历时三年在德国书市横空问世的小说,引得超过八成的德国阅读者愿意亲往中国游览黄鹤楼。作者周俊用这本城市童话书为例,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讲述中华文化、中国城市文化蕴意及价值。周俊介绍,《黄鹤楼童话故事》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的一次有益探索,通过建立国际调研机制,了解德国人传播对象和他们的接受习惯,将中国城市故事与德国人的日常生活对接,更容易被德国人喜爱和接受。

海外华文媒体:讲好湖北故事 当好桥梁纽带
中国新闻网 | 2017-07-08 21:24:24
中新网武汉7月8日电 (记者 郭晓莹 梁婷)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及湖北故事?海外受众的特点和接受方式是怎样的?7月8日,国际华文媒体论坛在武汉举行,多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围绕“讲好湖北故事·传播湖北声音”的主题展开交流与碰撞。

法国《欧洲时报》副总编武佩荣作主题演讲 张畅 摄


法国《欧洲时报》副总编武佩荣说,“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受到关注,海外华文媒体要加强交流与团结,助力欧洲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创造多赢的局面。
“今天的湖北日新月异,我们希望能向欧洲民众讲述更多精彩的湖北故事。”武佩荣说,海外华文媒体期待报道更多湖北人才、技术、产品进入欧洲的消息。
菲律宾《商报》执行副总编辑庄铭灯说,传承中华文化和帮助推动所在国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是海外华文媒体的使命,海外华媒可充当湖北文化“走出去”的桥梁。
庄铭灯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应局限在华人华侨族群,海外华文媒体需要与各国主流媒体加强合作,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德国明斯特电视台中国部总监周俊作主题演讲 张畅 摄

德国明斯特电视台中国部总监周俊及其团队采用国际调研机制,推动对外文化的传播,最终成就了德国市场第一本关于中国城市的童话故事——《黄鹤楼的童话故事》,并产生了良好反馈和评价。“我们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原味的基础上,选择德国人喜爱易接受的传播方式进行介绍。”周俊说。
美国《侨报》副总编辑卢仲维介绍,近几年,《美国侨报》在报道上将定位调整为中、美、侨,把深入报道中国新闻作为主打方向。他认为,对于华文媒体而言,讲好中国故事,在表达上要做到真实生动;在宣传内容上,要有针对性,了解华人华侨真正关心所在,如国内政策变动、新商机,以及家乡的变化发展等。

作为德国唯一代表受邀参加由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欧美同学会共同举办的“海外留学代表人士中华文化研修班”。周俊博士讲好中国故事的案例和模式受到部委领导重视和好评!

《华商报》
由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欧美同学会共同举办的“海外留学代表人士中华文化研修班”19日在京开班。来自世界多国的海外华文媒体、文化产业公司、社会组织负责人,以及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学联负责人等39位学员在4天时间里研究学习中华文化相关课程。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袁莎在开班式上介绍举办这个班次的目的时说:“给港澳台侨精英、西方人士等讲清楚中华文化,是我们一年来开展的10个讲清楚教培项目之一,旨在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更广泛的力量。”
此次研修班分为“中华文化概论”和“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两个模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干春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张志强等为学员授课,课程包括《中华文化要义》、《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华文明的演进》、《从国际政治文化角度看当代世界文明演变与中华文明》、《文明融会与当代中国》、《中学西传》、《西学东渐》等。8月21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与研修班部分学员亲切座谈,听取大家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总结。8月23日,研修班学员顺利结业,参观欧美同学会并举办结业式暨“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华文化”座谈会,欧美同学会秘书长王丕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袁莎与会。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也纷纷发表了肺腑感言:来自欧亚传媒有限公司-西班牙《侨声报》社长戴华东说,中央社院这次的研修班让我印象深刻。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到,必须要注意文化传播对象的精准化。要通过好的故事、好的个案,以接地气的方式传播文化,改变过去主流媒体的统一化的传播方式,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到我们要有文化担当、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利用好华文媒体这个平台,更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欧美同学会海外留学代表中华文化研修班合影

澳大利亚天和电视台董事郭礼祯说,“作为澳大利亚的电视媒体,我们也会尽力将这样的课程和讲座介绍给澳大利亚,让全世界都更了解中华文化。”CBD迷你仓总经理曹肇棆说,这次培训对我具有促进文化自觉和二次启蒙作用。这次课程让我扩大了视野,解决了我自剑桥大学毕业以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来自日本孙中山文化基金会理事长李缨说,这次培训帮我梳理了源与流的关系,流就是处理与变化的世界的关系。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与世界对话的问题。与世界对话过程中,我认为现在具有超越性的文化是礼仪文化、礼尚往来。另外,在传播过程中,既要讲好中国故事,也了解西方的情况,做到双向交流双向传播。
德国明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俊博士说,这次学习感悟很多,受益匪浅。非常感谢社院给我提供的机会,聆听各位顶尖级老师的讲座,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而且对我来说,这次学习特别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我们刚刚花三年时间完成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试点,出版了德国市场第一本中国城市童话故事书《黄鹤楼童话故事》。本来我是来学习的,在潘岳书记接见的部分代表座谈会上,我介绍了黄鹤楼的对外传播从粗放式到精细化转型的创新经验,他说,这个案例非常好,值得学习研究。学习班结束后,袁莎副院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花了三个多小时时间认真听取了黄鹤楼模式的报告,研究我们在对谁讲,怎么讲上如何打破瓶颈,如何用科学调研的方式做好前期基础工作,如何采用大数据和垂直营销的方式,如何在传播能力创建上由传统短期动态向长期静态可持续型转型。对每一个创新思路和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思路来源,评估实践结果及这种模式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党组书记潘岳和周俊博士

袁莎副院长介绍说,2016年以来,学院立足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宗旨,针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港澳台侨精英、西方人士等10大群体推出“10个讲清楚”系列教育培训项目,此次研修班作为该系列的项目之一,今系首届,之后将持续开办。(周进)

 周俊:海外讲述中国故事的武汉人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7日电 “武汉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前不久,德文《黄鹤楼童话故事》一书在德国出版,对此武汉友城德国杜伊斯堡市长林克表示,“在国际友城交往过程中,通过童话故事,这种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让双方的小朋友都对对方的城市有所认识了解,而不是像以前,只停留在成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和创新。”
提出这一创意并付诸实施的,是一位旅居德国的武汉人,周俊博士。她既是学者,也是媒体人,还是社会活动者,更是在海外讲述“中国故事”的先驱者。
与武汉、杜伊斯堡有缘
“你是注定与武汉、杜伊斯堡这两座友城有关系的人”,在接受周俊采访时,林克市长半开玩笑地说,“这就是你的使命和担当”。
1982年10月8日,武汉与杜伊斯堡结为友好城市,这是中德两国第一对友城。“巧合的是,我的生日也是这一天”,在武汉学习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周俊感慨,“我现在所做的工作,与这两座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带一路 友城共进”的策划方案,是周俊专门为武汉、杜伊斯堡两座友城所作。“这个方案把一带一路的概念具体化了,并且将友城合作的新需求、新增长点、新合作方式提出来了”,林克市长看后连连称赞,立马答应担任此方案的德方监护人。
今年9月,德国联邦铁路局在杜伊斯堡市将一列客运列车命名为“中国武汉号”,系首次以他国城市命名。而在万里之遥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年前,周俊参与策划的一座德国工业园正在拔地而起。
“去德国求学,对于我是一次巨大的改变”,周俊告诉记者。本世纪初,在武汉电视台工作多年卓有成绩的周俊,决定辞职,只身一人来到德国重新开始。“那时,我感觉自己在原有的领域已经无法突破,在不断增加的痛苦中,做出一个决定,出来看看。”
在德国,周俊选择学习社会学,而不是传媒。“我希望拥有一个更高的视野,今天回望,我的选择是对的。”周俊表示,“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传播,你会有不一样的思想,去做传播,你也会有不一样的视角”。
讲中国故事的探索者
“中国人喝牛奶吗?”10多年前,在德国,周俊经常会遇到身边的德国朋友问这样的问题,而且十分认真。为什么不是问题的问题会成为问题,周俊求学之余,常常在思考。
“中国和德国彼此之间的了解太缺乏了。”周俊认为,“我们过去对外传播,往往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去做的,没有考虑国外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大量的风光、高楼大厦、发展的成绩展示,而这些外国人并不感兴趣。“我们的对外宣传缺少人文关怀,我们必须有所突破。”
2004年,周俊和周进创办明斯特电视台中国节目部,这是德国首家用德语介绍中国的专栏节目。他们成功策划了一系列中德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在中德合作和交流上开拓新的领域和先河,还形成独特的模式和发展思路,中德双方高层人士对此高度赞扬和肯定。
这一切以2004年拍摄纪录片《汉斯在武汉》为标志,其影响逐日上升。“我在武汉生活了8年,您能说我不喜欢这座城市吗?”汉斯是一位德国人,在片中他讲述了自己与武汉这座城市的故事。纪录片在德国播出后,反响巨大。
周俊为中德之间的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德国新闻代表团成功访问湖北,在德国北威州议会举办听证会向北威州高层推介湖北,促成湖北高层代表团访问北威州,德国市长与华人走上街头为四川震区募捐……
周俊的探索,在德国北威州政界留下了“一部纪录片将德中两个州省联系到一起”的美谈。

周俊采访德国前总统科勒

对外传播中国需要向精细化转型
1984年,武汉市通过设在杜伊斯堡的德国退休专家服务局,引进了我国第一个“洋厂长”格里希,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2015年,德文《黄鹤楼童话故事》一书在德国出版,这成为武汉对外传播的一个新标志。其影响在若干年后将更为明晰。
“一个童话故事,并不是简单的将中文翻译成德文就行了。”说起这本倾注大量心血的书籍,周俊介绍,“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受众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喜爱中国文化,是我们在德国10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而如何创新表达方式则是大家关注的讲好中国故事的重点,为了更好更精准的表达自己,就必须作一些最基础的调研工作,所以我们建立了国际调研机制,通过科学调研的方式了解国外受众和他们的接受习惯,然后通过分析研究,寻找中国故事国际化的讲述方式进行介绍,让受众从对中国文化的陌生,不理解到熟悉,了解并逐渐喜欢上中国文化。这次在创作营销德文版《黄鹤楼童话故事》中,我们在创新表达方式和国际传播方式方面都作了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用社会化低成本垂直营销和大数据的方式,在德国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最后落实到诸如封面设计、插图的选择、色彩的编排、语言的组织、结构的调整等多个细节”。
“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受众特点及需求,精准把握受众,再有针对性地去做”,周俊说,“比如德语和英语的受众就是有区别的,一句话,我们做传播中国的工作,需要更精细”。
长期以来,周俊一直从事德中城市管理对比研究,中国城市国际品牌策划,撰写了大量颇具影响力的文章。在她的身上显现出理论功底的深厚,同时兼具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德中城市管理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前瞻性的成果。
周俊撰写的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环保及交通管理等论文不仅在国内众多媒体发表转载,而且吸引了国内城市相关部门前来德国考察学习,并把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 运用到实践管理中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北京,上海,浙江,武汉等省市的城市管理者到德国学习,周俊亲自授课并实地讲解,而且结合各自城市 特点给予建设性意见,让大家受益匪浅 ;每年她也会受邀到中国不同城市考察,在城市形象策划,企业品牌国际营销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
尤为难得的是,作为德国湖北友好协会会长,周俊为协会发展了众多德国政界、商界及社会各级人士成为会员,为中德友好交往创造了新的典范。
“身在国外,我觉得自己对家乡的感情更深更浓,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周俊表示,“我发现,还有好多对外传播交流的领域需要去开拓”。
  中国驻德前大使马灿荣对明斯特电视台中国部自成立以来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并欣笔题词:“祝明斯特电视台中国部成为德中友好的永恒桥梁。”


海外华媒人周俊博士:巧用大数据将中国文化传递出去
中国新闻网

“如何将中国文化和元素用科学的方式传递出去,让外国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这是我们多年研究的课题。”德国明斯特电视台中国部总监周俊博士表示,她和德国明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同仁们曾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尝试,编撰德文版《黄鹤楼的童话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于8月2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受邀参加此次论坛的周俊向大会提交了《德文版“黄鹤楼的童话故事”创新解析》一文,并接受了记者的连线采访。
周俊博士介绍说,在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她和团队曾提出对外文化的传播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型,即建立国际调研机制,了解国外传播对象和他们的接受习惯,然后通过分析研究,寻找中国故事国际化的讲述方式。“这种从市场调研入手,注重宣传效果的传播理念得到了多方认可,也成就了德国市场第一本关于中国城市的童话故事。”
德国作为格林兄弟童话故事的家乡,很多城市的城雕建筑、城市标志都有精彩的故事和传说,阅读和探寻城市的历史成了德国人生活的一种习惯。但是,周俊博士说,“在德国的图书市场,关于中国城市标志的传说是一片空白,这些内容又恰恰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在市场不规范、无序而又有大量需求的状况下,黄鹤楼童话故事出台的时机到了。”
历时三年,德文版《黄鹤楼的童话故事》编撰出版完成。创作过程中,针对长期困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瓶颈,周俊及其团队做了新的尝试和突破,一是研究如何用所在国熟悉的语言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二是如何营销。
“我们首次使用了大数据和垂直营销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西方民众对中国文化认识存在哪些误解和偏差,然后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周俊博士说,他们还组织专家学者及小朋友们举办了座谈会,倾听意见和建议。
谈及大数据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创新运用,周俊博士透露,除了前期调研,在编撰的过程中创作团队也一直在跟踪调查相关反馈,不断调整细节。“哪怕是一个人物造型,一个头饰,一个发髻……比如老仙人、辛氏等人物形象的确定都是修改了十余次。”
“最后,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原味的基础上,我们选择德国人喜爱易接受的传播方式进行介绍,而不再是将中国故事及元素简单翻译成德文。”周俊博士说,读者不仅通过故事了解到中国文化中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而且认识了一个城市,也消除了一些德国人心中对于中国“缺少原创”的偏见。
为了增加故事的延伸价值,创作团队在设计旅游纪念品、推广特色饮食文化等方面也做了有益尝试。“我们设计的黄鹤酒壶只能装满三分之二的酒,寓示为人处事不可贪得无厌。”周俊博士说。
周俊博士说,《黄鹤楼的童话故事》德文版在德国产生的良好反馈和评价,与科学的传播理念及大数据和市场调研手段的运用分不开。“这也正是我们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前提和基础。” (中新网 2015年8月)

周俊:用童话讲好“一带一路”城市故事
中国新闻网
作为德国市场第一本城市童话故事,《黄鹤楼童话故事》为讲好“一带一路”城市故事树立了典范。通过这一实例,德国明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俊博士希望借助华文传媒论坛的平台,逐渐改变“大水漫灌”式的传播方式,引导传播向精细化转变。
自第三届起,周俊开始受邀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当时她还在德国明斯特电视台中国节目部工作,旨在用德文介绍中国发展情况。“那还算不上真正的华媒。但能受邀参加论坛,我感到中新社理念非常开放包容。”
  
在周俊看来,做好精细化传播,首先要找准跨文化传播契合点。而这一前提便是通过调研了解受众需求。
经过调研,其团队了解到德国是童话故事之乡。“德国有70多个城市有自己的童话故事,而中国却是空白。”所以,其团队决定与武汉市合作,将黄鹤楼传说改编成童话故事。
之后,其团队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德国受众对中国文化存在的误解和偏差,并以消除误解和偏差为参照设计故事情节。在整个编撰过程中,团队组织座谈会,倾听了诸多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和小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中国乐善好施、知恩图报的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表现出来。
“书中没有一个元素是随意出现的。比如莲藕,德国本土没有莲藕,但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德国人对莲藕及其药用价值很感兴趣。”
“书的尾页,附着真实黄鹤楼和武汉美食的照片,这引导读者跳出童话,去了解真实的武汉。”
《黄鹤楼童话故事》进驻了德国百家书店、图书馆,走进德国孔子学院,并得到德国艺术家的合作推广,在这种“春雨润物”般的影响下,《黄鹤楼童话故事》深入“德”心,也吸引德国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武汉热干面因此登上西德广播电台的知名饮食栏目。
今年德国儿童读书节,周俊受邀为小朋友们朗读。她在介绍中说道,“武汉到德国还有火车呢,是‘一带一路’的风把火车吹过来的。”到会的学生和家长也因此展现出对“一带一路”的兴趣。
“德国人爱反思。”在周俊看来,这种优秀品质也促使德国人通过童话故事了解中国。“他们从书中看到了中国人的自省和创新精神。”基于此,德方愿意与中国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

据周俊介绍,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的大背景下,从未到过中国的德国北威州创新科研部部长舒茨希望加强北威州和武汉高校科技力量的合作,“因为他从书中看到了武汉敢为人先的精神。”
德国杜伊斯堡市市长林克对周俊博士提倡的武汉和杜伊斯堡间的“一带一路,友城共进”项目方案大加赞赏,推出了德国首部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火车——武汉号。
德国明斯特大学副校长邓茨教授也表示,武汉和明斯特今后可加强深入合作,共促“一带一路”大学城建设。
周俊非常认同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本身也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正是搭建了这样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希望在这一平台之上有更多实例出现,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马秀秀)

 

中德高校签订跨界跨学科国际传播战略协议
中国新闻网
10月9日,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德国明斯特中国研究中心在德国明斯特大学签订成立国际传播战略研究中心协议。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以边湘义书记为团长的带领下,率领院长助理聂远征,传播系主任黎明考察调研了德国明斯特中国研究中心。边书记一行受到德国明斯特大学社会学系常务主任,德国著名统计学专家,德国社会分层新学说创始人,中德文化对比研究专家马克博士和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俊博士的热情接待。马克博士介绍了社会学系的中国研究中心十多年来在中德文化传播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功案例及阐述了社会学研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照片说明: 左起陆瑞吉博士,马克主任,周俊主任,边湘义书记,聂远征助理,黎明主任

边湘义书记深有感触地说,此次调研考察,了解感受到到德国高校“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教学与实践无缝对接”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受益匪浅。德国明斯特中国研究中心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领域,不管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先行上都取得了很多前瞻性成果。中心主任周俊博士首次提出并实践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开创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先河;组织了迄今为止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德国新闻代表团成功考察湖北,通过媒体交流促进了中德两国州省的首次合作;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编撰出版了德国市场第一部中国城市童话故事《黄鹤楼童话故事》,并首次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调研决策机制和社会学的调研方法及传播手段运用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被业界誉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新标杆。他们成功的经验,为我们双方成立国际传播战略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础。我们院系也创新的提出“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方针:一方面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城市国际形象传播通过国际跨专业合作用科学调研的方式推向国际市场,加强教师的培训交流;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引进明斯特大学社会学系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将社会统计学和社会分层学引进到我们的传播学中,为湖北从文化大省到强省的转型,为武汉市国际化,生态化,大学城及新城建设用实证论的观点提出创建性的建议和可行性操作方案,充分发挥高校智库在地方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马克博士介绍说,我们院系也非常高兴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交流。我们也非常欣喜的看到,湖北大学新闻学院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创新举措:不仅仅局限于汉学家和翻译学家,充分发挥社会学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提出“走出去,引进来”的系统论观点,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和城际之间的国际交流,在充实和发挥“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平台上必将创造新的起点之美。(周进)

 

“战略传播: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国际研讨会在德举行
中新网

张大伟副教授、周俊主任、张殿元教授、马克主任和孟建教授(从左至右)

(中新网)由德国明斯特中国研究中心和上海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战略传播: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德国明斯特大学落下帷幕。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自2015年正式成立以来,已在“文化创新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新媒体文化(数字人文)研究”等学术领域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中心”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的“‘亚洲文明对话‘研究”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中心”已先后完成了“G20峰会:杭州市整体形象建构与传播战略研究”、“金砖会晤:厦门形象提升战略与传播策略”等一批重要项目。
德国明斯特中国研究中心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德中城市管理对比研究,中国城市国际品牌策划,尤其对德中城市管理研究取得了许多前瞻性的成果,中心撰写的论文不仅吸引了国内城市相关部门前来德国考察学习,并把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运用到实践管理中去,为中国新型城镇的创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领域,中心首次提出并实践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开创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先河,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编译出版了德国市场第一部城市童话故事《黄鹤楼童话故事》,并首次将社会学的调研决策机制运用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被传媒介誉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新标杆。

周俊博士做《一带一路与品牌传播——汉欧+》的演讲报告

研讨会上,德国明斯特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俊博士分别作了《“黄鹤楼童话故事”——一个产生实效的讲好“一带一路”城市故事的创新模式 》和《一带一路与品牌传播——汉欧+》的演讲报告,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孟建教授作了《G20杭州峰会:杭州新形象建构与传播战略》的演讲报告。与会代表分别对这几个传播案例做了深入的研讨,分析和总结。
孟建教授说,《黄鹤楼童话故事》不是一本简单的德文译本,也不仅仅是地方城市国际传播学习的典范,它背后深藏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的创新实践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这对整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是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这部作品之所以具有前瞻性和创建性,是和创作团队的综合实力分不开的。他们是做中德城市文化对比研究的,所以会很容易通过对比,将中国城市的的异质点找出来,这样对城市的国际形象传播定位就精准;同时,他们有着深厚的社会学背景,将社会学的调研方法和手段与传播学相结合,让中国元素在国际传播渠道上更丰富,更接地气。中国故事,既要讲好,也要传播好,《黄鹤楼童话故事》在这两点上做了非常前沿的实践路径的有效探索,这点非常宝贵,也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的。
著名品牌研究专家张殿元教授说,现在做“一带一路”与品牌传播研究的很多,但汉欧+的传播思路却让人眼前一亮。目前各班列正在积极探索通过“中欧班列+”来创新“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欧班列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汉欧+的理念无异于给中欧班列+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并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带一路”早期建设需要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但从长期建设来说需要政策沟通、人心相通,需要文化先行。汉欧从战略的高度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参与国际公益环保事业,这为它能迅速与国际对话并能融入到国际文化和环保人文交流寻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因为它关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它的传播理念的落实实施,将会成为“一带一路”与品牌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
作为数字出版界权威人士张大伟副教授说,周俊博士在做两个案例介绍时传递的信息量非常丰富,这不仅仅是传播学的内容,他们长期以来以明斯特这座生活质量水平最高的城市做研究对象,对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环保、交通等课题的研究总结,这些对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创新管理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国内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希望今后在出版这个领域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地方政府创新管理。
明斯特大学社会学系常务主任,著名中德城市管理对比研究专家马克博士在听完孟建教授的报告后说,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团队。从没去过杭州,但从孟教授团队与杭州市政府合作的细节过程,看到了一个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城市,它不仅为我们作中德城市管理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城市案例,而且吸引着他去更多认识了解这个城市。这三个案例,不管是武汉市宣传部,武汉园林局,黄鹤楼风景管理处,汉欧企业还是杭州市政府,他们之所以能用创新的方式做战略传播,是和人,这些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精神分不开,所以人是最活跃最能将创新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希望在国际传播中能涌现更多像这些案例中具有开创意识的领导者。
研讨会结束后,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在战略传播领域,不仅仅做理论的研究者,更是实践的先行者,在中德高校及文化交流上谱写新的篇章。
(周进)


《黄鹤楼童话故事》作为优秀案例上《对外传播》杂志
《对外传播》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是我国唯一一本全面关注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中央刊物,也是各级政府官员研究和制订地方形象传播策略的重要参考。杂志紧紧抓住“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深入关注新时期传播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全球化时代媒体的传播规律,追踪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最新变化,介绍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成果与经验,受到了广大外宣工作者、对外传播研究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员的好评。
很荣幸我们的论文《讲好中国城市故事的创新模式探索》与部长及传媒界重要人物的讲话在2018年第一期同期刊登!
《对外传播》2018年第1期目录
原创 2018-01-25 对外传播 对外传播

2018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征文选登

【2018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征文选登】
64 讲好中国城市故事的创新模式探索
——以中德合作出版《黄鹤楼童话故事》为例
周俊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 令狐安: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黄鹤楼助力“一带一路”文化传播起到了典范作用
武汉市长万勇:武汉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像周博士这样融贯中西的智库人才参与


人民日报海外拓展部总经理夏远祥(左)和总监周军(右): 黄鹤楼模式对我们开拓海外市场有学习借鉴价值和意义
与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冯海阳
与中国驻杜塞尔多夫副总领事 田启儒
在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报告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聂远征,周俊,廖声武院长,湖北电视台总编辑向培凤(从左至右)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 黄鹤楼模式值得学习,借鉴,推广
周俊博士受邀在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作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以下摘自《世界华文传媒年鉴》

传媒界名人


周俊博士,德国明斯特电视台中国部总监,德国明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客座教授,知名社会学家, 社会活动家和资深媒体人。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德中城市管理对比研究,中国城市国际品牌策划,撰写了大量颇具影响力的文章,是一位理论功底深厚,具有丰富经验和颇有见解的实力派学者,尤其对德中城市管理研究取得了许多前瞻性的成果。周俊博士撰写的论文不仅在国内众多媒体发表转载,而且吸引了国内城市相关部门前来德国考察学习,并把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运用到实践管理中去,2013年浙江省派出25名市长书记组成的研修班在她的课题组学习研究德国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和新城镇建设经验,为浙江特色小镇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领域,周俊博士首次提出并实践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开创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先河;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编译出版了德国市场第一部城市童话故事《黄鹤楼童话故事》,并首次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调研决策机制运用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被传媒界高层誉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新标杆。
国内各政府,媒体及学术机构经常邀请周俊博士回国授课,介绍德国政府创新管理,城市形象策划,城市和企业品牌国际营销及中德城市管理对比。
周俊博士曾在国内某电视台任采、编、播为一体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工作几年中每年制作的电视专题获全国大奖。出国后,在进行德国社会发展状况学术研究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中德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004年和周进创办德国首个中国电视栏目,成功策划了一系列中德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在中德合作和交流上开拓了新的领域和先河,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和发展思路,受到了中德双方高层人士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从拍摄纪录片《汉斯在武汉》开始,到《俞正声访谈录》的制作播出,随后组织德国新闻代表团成功访问湖北,并在北威州议会举办听证会向北威州高层推介湖北,到促成湖北高层代表团访问北威州,在湖北与北威州之间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平台,在北威州政界更是留下了“一部纪录片将德中两个州省联系到一起了”的美谈。
在组织发起的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中,将德国各民间团体,社会各界和中国侨团团结起来,德国市长与华人走上街头为震区募捐,在德国上演了一场中德募款的感人场景。在德期间,周俊博士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世界上生活质量水平最高的城市——德国明斯特在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形象设计,城市环保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经验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在国内众多媒体发表转载,而且吸引了国内一些城市相关部门前来明斯特考察学习,并与该市建立合作关系,一些沿海城市并把这些先进管理经验运用到实践管理中去。通过媒体的双向报道,促进了德中双方城市的相互了解和合作。这些成功的合作经验也曾受邀在北威州议会德中交流会议上做过介绍。德国国家电视一台、电视二台、西德电视台WDR、RTL、SAT1、PRO7、N24、《图片报》、《威斯特法伦新闻》、《明斯特日报》和广播电台等来自全德的众多媒体也曾采访报道过。
明斯特第一市长提尔曼博士称:“周俊,周进姐妹是明斯特的民间外交大使。”马灿荣大使对她们长期以来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的高度肯定和评价,并欣笔题词: “衷心感谢周俊,周进姐妹为促进中德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所做的杰出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所做的积极努力和探索!”
有需要走向国际市场的,不管是城市形象策划,企业品牌包装,还是国际项目对接,中国研究中心都可以在前期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为您制定战略策划方案,助您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异彩!


联系方式
Dr. Jun Zhou
Weseler Str. 283
48151 Münster
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0049-176-97614838

 

  • 德国湖北社团联合会
  • 会长: 傅昕 先生
  • 地址: 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国王大街106号
  • 邮编: 40215
  • 电话: +49 - (0)211 - 93 88888 16
  • 传真: +49 - (0)211 - 93 88888 99
  • 网站: www.bv-hubei.de
  • 邮件: info@bv-hubei.de

 

 

  • Bundesverband der Hubei-Chinesen in Deutschland e.V.
  • Vorsitzender: Herr Xin Fu
  • Hauptsitz: Königsallee 106,
  • 40215 Düsseldorf, Deutschland
  • Tel: +49 - (0)211 - 93 88888 16
  • Fax: +49 - (0)211 - 93 88888 99
  • Web: www.bv-hubei.de
  • E-Mail: info@bv-hubei.de

 

 

  • 法兰克福分会:
  • 汉堡分会:
  • 明斯特分会:

搜索